【精選文章】

遙念與相知 - 慧琛法師

A004徹悟禪師語錄 (第四堂)-慧琛法師講述

 

1993年講於西蓮板橋講堂-共八堂

 

各位法師,各位菩薩阿彌陀佛,請大家翻開599頁,599頁,我們今天要說599頁第二段,心能造業有看到這段嗎?有喔,他說我們的心能造業,心也能轉業,業由心造業隨心轉,心若不能轉業。就會被業縛,業如果不隨我們心轉就能縛心,我們先看到這裡。

我先把這些文說一下,他說我們的心能造業,心也能轉業,那我們來看,是我們的心力跟業力,哪一個較強,心力較強嘛,因為心力他能造業能轉業,這業力是從心造出來的對嘛,如果我們的心若沒去做,就沒這個業了對嗎?如果你造出來不要緊喔,你要圓的就圓的,你要它扁的它就扁的對嗎?就這樣轉,所以心力比業力較強,這是頭一個我們要知道的。

再來他說業隨心轉,業由心造業隨心轉,這就是什麼?這就是對這邊的角度來說,同樣的意思,那他下面就繼續講,心若不能轉業,就會被業縛,換句話說我們心造這個業出來以後,如果你無法去轉他呢,就會怎樣?被業力倒缚,這業力也很強喔。

業不隨心轉就能綁心,這業如果沒隨我們的心來轉,他就能綁我們的心,就是那時我們就會受它控制,現在我們要來分清楚,說心力和業力,有什麼不一樣,我們什麼時候是屬於心力,在什麼時候是屬於業力,心力和業力這兩個,如果我們分得清楚,我們要用功就很方便。

為什麼?因為你看得很清楚,因為你知道,你現在是在用功,還是在造業,你就不會走錯了。

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,好比說大家今天要來講堂對嘛,你從你家出門的時候,你是不是想說我要來講堂,這點心是我們的心力,你想要來,但是不管你是走路來也好,騎車來也好,或是坐別人的車那都不要緊,在這路上你走啊走,你本來要來講堂喔,看一群人,一群人你就怎樣?起先是看而已,再來腳步移啊移,移到那裏去是嗎?那現在看他們在做甚麼你就怎樣?有時看人做什麼,有時還跟人湊一腳,這時就是什麼?業力。這業力從哪裡開死始的?從你的眼睛被牽走時就開始了,你知道嗎?

再來,這段看完喔,一邊走眼睛都亂看,你就看那牌子有黑的有白的很多,牌子寫什麼字啊?我們普通看喔,看過就好了對嘛,都不會想什麼,唉,看到那牌子寫什麼字的時候就怎樣?眼根被牽走,再來就怎樣?開始打妄想,這也是什麼?這也是業力。

到這裡呢,我們就知道,業力他有一個很特殊的地方,就是說業力可以說是一種的勢力,這種勢力很明顯,他一定給你看懂,有時候還讓你看得很清楚,他不是讓你看不懂的,在這裡要跟大家說一項,就是我們學佛慢慢慢慢呢,要怎樣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進步,如果你若發現佛法所說的這些事情呢,你看得到,而且看到很明顯,就是感覺越來越接近,這就是在進步了。

如果你學佛感覺這佛法為什麼這麼深喔,我看不懂有抓不到喔,這時就是我們已經退不了,因為佛法所說的,你在日常中,你可以去發現,這種發現就好比什麼?這種進步好比說,師父常常跟我們講,這茶是熱的還是冷的,你自己去喝你就知到了,你喝到這個茶跟你怎樣?跟你最接近,只有你自己知道而已。

我們今天所要說的,就是這業力你要把他看得很清楚,在日常生活當中,你有發現起心動念,你有發現這就是業力,趕快回來,回來那裡,回來我們的心內怎樣?對,用功,你就不會被他轉了。

我感覺到這業力喔,我舉一個例,我以前在家的時候,都習慣看中醫,出家以後也是習慣看中醫,你們看中醫,大部分都有一個較明顯的,就是幫你把脈,把脈台灣話要怎樣講啊,診脈,有時用問的,有時用看的,有時進一步幫你把脈對嗎?他把脈都把那理?把手喔,也不會把頭,也不會把腳啊對嗎?他都有一個固定的地方對嗎?很奇怪喔,他把的那地方,你身體的病他都抓得到,你們有沒有發現這事情很奇怪,為什麼?一樣啊,中醫他的道理他也是一股業力。

我舉一個例子,我不懂啦,我是舉我所知道的,好比我們胃不舒服對嘛,他胃不舒服不是幫你把胃啊,是不是,他也是把手,或是你膽不舒服,膽不舒服也是把這裡啊,不管哪裡不舒服都一樣把這裡,可見說不管是我們的胃不舒服,或是膽不舒服,你們全身不舒服,那裏都不要緊,他會牽引對嘛,牽到全身,所以他才能怎樣?在這裡抓得到嘛。

這種業力他一樣是一種勢力,為什麼我們看得到他呢?他如果是很短一剎那就過,我們凡夫很難抓到,但是業力他就是一種的勢力,它讓你怎樣?有辦法去抓,所以如果我們有辦法知道業力呢?你知道它怎樣跑的,再來怎樣對這業果呢,你就有辦法可以轉,我們凡夫最怕是怕業果,對嘛,是不是這樣?這若是業力在攪,管他去攪,反正事情還沒發生都不要緊,但是等到業果來我們要轉就怎樣?不好轉了是嗎?

要轉的時候,我們已經不夠氣力了,在這我為什麼特別要強調,業力和心力他不一樣的地方,就是你若知道業力的時候呢,由你知道以後你就開始去轉,這個時候你才有辦法去轉我們的業果,業果就是一般我們所說的業報。

我們這種業力,我說他有一種勢力,好比我們胃不舒服,全身都會不舒服一樣,我舉一個例,這個例可能大家時常都會碰到喔,你們有每天看電視嗎?或是偶爾會看電視對嘛,那你們看電視用什麼看,用眼睛,對,用眼睛看,我告訴你們,我跟你們講話,你只要用一種心情來聽就可以,你們當作我和你們聊天一樣,我說什麼?你們就想什麼?因為我從來就沒有當作,我在這裡講課這樣來上課,我都想說我是有一項事情跟你們講,我每次都這樣想,所以我講課都沒有什麼壓力,我想到什麼,我就跟你們說什麼,所以你們跟我上課的時候,你們就是用這種心情,就是你想說什麼?就說什麼沒關係。

我們看電視是用眼睛看對嗎?如果你看到很緊張的時候,你會發現嗎?眼睛也不會抸一下,不只眼睛不會抸,別人說什麼都沒聽到,叫你也沒聽到,耳多都沒聽到,只是看到很緊張,還怎樣?手跟腳都不會動,喔,這樣很專心,是不是?呼吸又怎樣?有時還不知道他有沒有在喘氣,為什麼?為什麼?就整個身體都灌注在那裏。

我意思要說什麼?說業力它的強喔,有辦法控制你的全身,所以你一定會知道,你不可能不知道,這種業力他說起來很嚴重喔,等一下我們看就知道。

再來我們看下面這段文喔,心何以能轉業,心與道合,心與佛合,即能轉業,他說我們這個心要怎樣才能轉業,就是我們的心若跟道,道就是法啦,跟法相應呢?或是心跟佛相應,就能轉業,這段文這句話很重要,下面那句我們順便念過,等一下再解釋,業何以能缚心,心依常分,任運作受,即為業縛,這句也很重要,等一下我在講。

我們先看頭一句,我們心要怎樣轉業,我們要學啦,學說我們的心要怎樣轉業,他教我們說我們的心要跟法相應,還是跟佛相應,這個時候我們就有辦法轉業,普通我們遇到事情的時候,我們都頭一念就是怎樣?我要處理事情,是不是這樣?對嗎?我們處理事情的時候,這時候我們已經起心又怎樣?我的心跟境是兩個,這個時候一定讓他轉了啊!是不是?已經兩個,你一定讓他轉的嘛,對嘛,你有辦法轉他,只有一個情形之下,是怎樣?你跟他是同一個,你才有辦法轉他,你們知道這個道理嗎?你若兩個你一定讓他轉了,因為你若有二法時,你的心就被境轉了嘛,所以你才有二法對嘛,我們若能轉業時一定是一個,為什麼?因為你的境是虛妄的啊,所以你的心才能轉他。

我這裡要舉一個例子,以前我看一位法師,我很欽佩,因為他寫很多很好的文,這就是僧肇法師., 僧肇法師31歲就被砍頭了,我以前都不知到他31歲就被砍頭了,等到我知到時我嚇一跳,他很年輕,他在佛法中的成就呢,可以說很大,但是他死得太早了,所以知道的人不是很多,我為什麼要舉這個例子,僧肇法師要被砍頭那時候呢,他有說一首偈,為什麼會被人砍頭呢,就是他觸怒了一個皇帝,所以黃帝就將它砍頭,他要被砍頭時他就說一句,四大原無主,這四大就是指我們的色身,五蘊本來空是一樣,他說我們的四大本來就沒有一個主人,換句話說他不會執著這個色身是我,再來五蘊本來空,這個五蘊身心本來就是怎樣?沒自性的啊!將頭臨白刃,就是他這頭要被砍了嘛,這就是刀猶似斬春風,好比什麼?斬頭好像斬春風。

因為他對他的色身怎樣?入空理了嗎,所以他有辦法種到這個境界,這種功夫有厲害嗎?有,要被斬頭了還怎樣?我看我們若要被斬頭,腳軟手軟發抖,跪在地上苦苦哀求,可能一定是這樣,對嘛。

在這我們想要知道,凡夫和聖人為什麼對治遇到事情時,他處理事情的方法這麼不一樣?這在我們平常時就要訓練,不是我們要去被斬頭了再訓練,那時就太晚了,那時哭都來不及了。

我舉一個我時常遇到的例子,因為我們都處在一個團體裡面,團體裡面一定人跟人會怎樣?會有接觸,這種接觸有的是好的因緣,也有的是不好的因緣,我問你們,你若遇到你跟人的緣,是惡緣的時候要怎樣?我們凡夫大部分的心念,都是希望我都要跟人結善緣,都不要跟人有惡緣對嗎?既然我們這個觀念我都要跟人結善緣,不要跟人結惡緣,你若遇到惡緣時,你會很自然的怎樣?你會想把他化解是嗎?所以你若跟人結惡緣的時候,當我們心念強起來時,你會去怎樣?跟人表示一下,表示說啊我要跟你結善緣,這是我們一般得處理方式。

但是我們詳細的看喔,他這裡教我們說,我們的心要怎樣轉業?惡緣是不是一種業? 我們的心要怎樣轉業,他說我們的心要跟道相應,或是跟佛相應,就有辦法就可以轉了,但是普通時候,我們遇到這種事情時,我們都不是跟道相應,也不是跟佛相應,很少人說跟人結惡緣時就是怎樣?不要去管這事情,你就是念佛,你就是念佛,只要你若念佛清淨的時候呢,這種惡緣怎樣?它自然就會轉,這種轉不是像我們凡夫所想的說,你對我不好會轉做對我好,絕對不是這樣,這種境界的轉很平常,對我們心裡這樣轉起來,不一定你感覺到已經不是怎樣?已經不是善也不是惡了,你所感覺得呢,他對你來說只是一個什麼?一個法而已。

所以我感覺說,在我們平常時你若遇到事情,你就是用這種方法去處理,你不要去想說,我這樣項事情來就是要去處理,時常我們若把境當作真的,這樣一直把它轉轉,以後你遇到事情你就怎樣?你就不會起心說,你要去把他對治,要把他處理,但是這種方法,都沒辦法怎樣徹底來轉我們的業,我們會有從我們的心底,將我們的心轉過來,以道相應,以佛相應才有辦法轉這個業。

為什麼這樣,因為我們轉業要從根本下手,我們不要想說,求一時的風平浪靜,這樣就沒事情了,其實這種業報的因緣,如果我們若心沒轉,我們心念沒轉,業力他同樣會追過來。

我們今天還有時間,我再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,這是要介紹一位見月老人,見月老人他在做住持的時候,有一陣子,那陣子剛好遇到饑荒,饑荒就沒得吃對嗎?百姓如果沒得吃久了就怎樣?他為了要維持家庭啊,他就怎樣?起盜心對嘛,起盜心還較沒關係,做土匪去搶人家是嘛,那是因緣所生法,變做這樣,那時有一群土匪,就跑去見月老人他那個山上,要求他們說要住進他們的寺廟理面,但是見月老人他不允許,後來三講四講那些土匪就說要住在寺廟外面。

但是後來呢,也是有出事情,出事情以後官兵就怎樣?就會上來抓,上來抓的時候就怎樣?寺廟的出家眾就吃虧啊,所有的出家眾都被抓走,連見月老人他本身是住持他也被抓走,被人抓了,當時他們在寺廟裡面就有抓到十六個人,這十六個人被抓到,在那裏當場就被槍殺,槍殺時這十六個人是坐在這些出家眾的後面,所以他們給人槍殺的時候,那些血都噴到那些出家眾的衣服上面,哇!他們那些出家眾一百多個,在那裏就怎樣?發抖,嚇得要死,因為等一下就輪到他們了,你知道嗎?

因為官兵若抓走,反正你有跟土匪勾結呢,一定怎樣?一定是死的對嘛,那時見月老人呢,他就站出來講話,就講這些出家眾是無辜的,如果有什麼事情,我一個人可以承擔起來,他們那些土匪也有土匪王,他們的土匪王算是很明理,就先叫當家的,當家師,當家師去的時候,發抖又被人問的時候呢,那個土匪王又不滿意,又打他還把他綁起來,綁到旁邊,這當家就說這事情呢,不然你去叫住持來問,住持就是見月老人啊,又叫見月老人去問,官兵的王就叫見月老人去問,見月老人去的時候呢,他們官兵都站兩列在前面,那刀子都已經拔下來了,就是準備若有什麼情形的時候就要殺了,那刀都站兩列耶,那兩列不是說小事情,不是一支兩支,那不知幾十支喔,站在旁邊。

見月老人出去的時候,他們就把他怎樣?叫他要跪下,見月老人就跟他說,我是穿出家衣決無向世俗來禮拜的這種道理,所以他就沒又下跪,因為已經遇到這種生死關頭,他是怎樣?很勇敢的很有理智的,他只是向他鞠躬就站在旁邊,那官兵的王就問他,他就怎樣?照實回答,官兵的王感覺說這個人很冷靜,因為清朝時官兵是滿州人,說滿州話他都聽不懂,但是官兵的王就自己比頭,他說你跟我一樣,頭都光光都是好的和尚,就放他回去,放見月老人回去。

因為他們要查一件事情,查很久因為關係到一百多人的性命,出家眾共有一百多人,所以問來問去問好幾次,一樣都是那種氣氛,就是很恐怖的氣氛,但是見月老人,在那文裡面他自己形容,他說他走那麼多趟,行出慢步,面不改色,他走去時,去到官兵的王那裏時,他走路都沒有怎樣,都沒有發抖走不動,或是很慌張都沒有這樣,面不改色,我感覺這實在有夠困難的,遇到那種場面他的臉都怎樣?一樣那麼的鎮靜,這種功夫在我們平時我們就要訓練了,是不是這樣。

因為這種生死關頭我們大家都會去碰到,我們到臨命終時有辦法這樣嗎?面不改色,你來做你來我都不要緊,我們平常時就要怎樣?就要去訓練了,這點喔真正重要,要跟大家說這項就是,如果我們在生死關頭,有辦法提起正念,不要去給一切境界所轉,你都有辦法跟法相應,與佛相應。

如果這樣假使有一天不幸落入地獄,你到地獄門前面還有辦法念佛,你知道嗎?這是正經的事喔,地獄裡面它是所有得依報正報,都是怎樣?都是很恐怖的,你在那時有辦法念佛一定怎樣?一定在我們世間稍為恐怖的時候,你就有辦法念佛。

我們再體會,體會較淺的,在世間裡面稍微恐怖時,你還能念佛就是怎樣?平常的境就有辦法念佛是不是這樣?如果平常的境我們沒辦法念佛呢,遇到事情的時候你絕對完了,整個人跟著他跑,那時都無法念佛,這樣我們就很可惜,因為這種業力若攪下去,不是我們能夠收拾的。

再來我們看下面那段文,業何以能缚心,心依常分,任運作受,就會被業綁住,什麼叫做心依常分呢? 心依常分的意思就是說,我們的心呢,就是隨著境把我們轉,都沒有把他收攝,叫做心依常分,六根隨六塵這樣轉,任運作受就是說我們有什麼境呢,就起什麼心,人若說一句話我們就馬上回一句,這就是任運作受,都不會說稍微忍耐一下。

再來,這就被業綁住,我們從這裡能體會他跟我們說,心依常分,任運作受,其實在我們日常當中時常會遇到,這種任運作受,在我們的感覺,我們會感覺到怎樣?應該的,這種反應也是怎樣?正常,而且還怎樣?沒這樣還不行,是不是?人若跟你講一句你沒頂一句好像不暢快,是不是這樣?就要這樣頂一句才怎樣?我有出一口氣,但是他跟我們說這樣就被業所缚。

我感覺我們凡夫對解脫,跟束缚剛好顛倒的體會,我們凡夫所感覺的束缚,其實才是真正的解脫,那我們凡夫感覺的解脫,其實是束缚,我說,剛才我說若我們有一天從家裡出來,看到什麼眼根就跟它走去有嗎?其那時我們的眼睛已經怎樣?被這條繩子綁了,是不是?若是你看人家在講話你就怎樣?耳朵就豎起來,看人家在講什麼?很想要聽,如果沒聽到感覺很可惜,我怎麼沒聽到這樣喔,是不是?

若悄悄話就很想要聽,這時候我們的眼根怎樣?就被繩子綁了是不是?但是我們都不會感覺這是一種束缚,是不是?我們如果感到想看的看到了,感覺很好解脫了,我已經達成目的了,或是愛聽的聽倒怎樣?喔解脫了很好,是不是?喔聽到了,剛好相反,所以他跟我們說這樣,說我們的心若隨著六根來轉就被業所缚了,你看我們一天被多少繩子綁住,無量無邊的繩子把我們綁住啊!

所以我們說我們生死要自在喔,不可能啊!為什麼人家生死能自在,任何繩子綁他不住啊,六塵綁不住他的六根,是不是?你說他境界怎樣,他都不會被他轉了,是不是? 這就是能自在,我們沒辦法啊,這句話沒聽到等一下,想整天說我為什麼沒聽到,這麼可惜,這幕若沒看到感覺好可惜,我怎麼沒看到。

在我們日常當中呢,要如何提起這種警覺喔,我舉一個裡子,這個例子可能很多人曾看過,我本來要舉一個例子,我本來要說打躲避球啦!不過我想說這種年紀的人,可能不知道什麼叫躲避球喔,所以我就想說不要舉這種裡例子,我畫一個圖喔,我不太會畫圖,我畫平的,慧悅師,我剛才沒跟他講,我自己畫,我畫大一點喔,你們有去過夜市嗎?夜市有那個彈珠台是不是?比較小台那種,不是很大台那種,打彈珠的好像沒有很大台喔? 較小台那種,它上面是不是一塊鏡子,不是一塊鏡子,是一塊玻璃,對嘛,你們說我畫,他這裡有一個什麼?一個可以彈的對嘛,彈起來啵一聲這裡就怎樣?這裡就有一粒珠子一直跑,跑出來喔,你們都很有經驗,你們都有去打過喔。

好,這樣沒問題,我們都有相應喔,那個珠子它那地方有很多洞對嗎?那個洞有幾分我不知道,最大的幾分?100分是嗎?假設是100分啦,最小的有幾分?10分,好,10分它下面它會掉下去對嘛,這裡一條溝它會掉下去,你們都曾經打過珠子喔?都有那種心情對嘛,這珠子你若是跟人家比大的,較大的叫贏,你看這珠子若這樣跑跑跑,這些位子都有圍鐵釘對嘛,會把他隔開對嘛,它現在繞坑洞不一定掉到那一個洞,就是得幾分是不是這樣?如果你跟人家比大的,這珠子若跑到分數較少的地方,你會感覺怎樣?很緊張喔,快快快快跑過去,不要掉下去,是不是這樣?都希望啊!入這洞,這洞比較大洞100分呢,是不是這樣?一定是這樣的對嘛,你不會說這個很小洞的時候,你都不會緊張,不會緊張,這種經驗你們都有對嘛,好,如果業力能像彈珠檯這樣的明顯,你們就會緊張了。

我們所處的個娑婆世間,是一個世界喔,業障是無邊,我們的冤親債主算不完,你不知道那理?旁邊有一個你知道嗎?知道,右邊這個也是啊,左邊這個也是啊,你在這裡你會想說,我要趕快跑嗎?怎樣?你都不知道你都不會緊張,我們修行要用什麼樣的心情,來體會就是說,我們一生在走的時候,都希望怎樣?能夠找到一個安安穩穩的地方,很平靜的過這一生對嘛,誰或希望我的一生這樣坎坎坷坷過到很辛苦,活也活不成,死也死不了,有人要這樣嗎?我看沒有人要這樣?大家能夠過得平靜的日子這樣最好是嘛,那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對六塵,對六塵要怎樣?要放下。

你過生活呢,要像那珠子在跑那種心情一樣,遇道境界的時候怎樣?要收攝,不要一直衝過去一 直陷進那個坑,這樣後果就要我們自己來收拾,我們想說本來我要這100分的哇!慘了掉進20分的,掉下怎樣?感覺很可惜對嗎?怎麼會掉到這坑,但是已經太慢已經掉下去了,對嗎?這100分對你來說怎樣?這裡若有十個100分,對我們來說都沒用了,是不是?因為我的運命就是決定在這,這10分。

我再舉一個平時我們時常會碰到的例子,外面車子在跑是不是車輪很多,每天是不是都有出事情的,有的是我們知道,有的是我們不知道對嘛,這業果如果若成熟,就是跑不掉的,車若沒有相撞之前怎樣?你怎樣閃都可以,你能說我可以念佛啦,我能在車上專心一點,不要講話,不要看報紙,不要吃茶,這樣我就能怎樣?閃過一劫,但是一但相撞以後呢,這些都沒有用了,你就要怎樣?你就要去收拾,收拾那個後果,往往我們在收拾後果的時候,都要用比以前那種小心,更加好幾倍的心力去收拾,你知道嗎?好比我們平常時若念佛,你用三分的力你就能怎樣?把佛號好好的念下去,但是偏偏我們就不要念佛啊,放逸啊,一旦到事情發生以後,說不定你要用十幾分的心念,才有辦法把這件事情處理好,是不是這樣?

我什麼我們不要將後來那種心力之前就拿來念佛呢,是不是這樣?所以我們眾生都是怎樣?怕果報但是對因地都沒什麼專心,我們以後呢,因為這種經驗大家都有,你要用這種心情提高警覺,好好念佛,在~~這裡不要講,我講兩個故事,這兩個故事是連結下面的。

我們先看下面這句話喔,一切現前境界,一切當來果報,該為業所感,為心所現,他說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境界,或是未來的果報呢,都是業所感,這句話就是說緣起,境界跟果報呢,該是緣起,看你本來造什麼業呢,當來就受什麼果報。

再來下面那句,為心所現境界跟果報,既然是為心所現呢,這句是在說什麼?性空,就是一切的境界跟果報完全是怎樣?無自性的,所以說為心所現,為業所感,所以前境來報,皆有一定,因為呢業能缚我們的心,緣起的法呢,緣起就怎樣?就是有啊,是不是?你造善業就感善報,造惡業就感惡的報,所以他這裡說前境來報都有一定的。

再來為心所現的緣故,前境來報皆無一定,因為心能夠轉業,為心呢,就是一切的法無自性,自性從我們的心所作所轉,所以呢它都不一定,在這我們就能把握我們的心念,去轉我們的業,再來下面,如果有人正當業缚心時,前境來報一定之時候,而忽然間發廣大的心,就是菩提心來修真實行,心與佛合心與道合,則心能轉業前境來報,定而不定,意思就是說這個果報,還未成熟得時候,就是這個果報,它又是屬於一種勢力,它還沒現報得時候,這個時候最重要,我告訴你們喔,我們什麼時候最好修行,還沒往生之前都最好修行,這是實在話,你不要說等到我閒了,等到我人健康才要來修行,沒有那種日子啊,你知道嗎?在我們還沒往生之前,我們的報還沒還之前,這個時候都是你剛好修行的時候,所以大家要好好的把握,他說在個時候前境來報,一定的時候就是說,以後的報已經固定了,因為怎樣我們緣起的法已經怎樣?造了嘛,所以它怎樣?只要緣起它就現這個境對嘛,我們這時突然間發一個廣大心,來修真實行,什麼叫真實行呢?就是我們剛才所說的,心與佛相應,心與道相應,若這樣我們的心就能轉業,前境來報定而無定,就是沒辦法能轉。

我說一個故事,這個故事我說這次是第三次,我試試看看我會不會起雞皮疙瘩,我說兩次兩次都起雞皮疙瘩,起到我很難過,這個故事是我們裡面一位法師說給我聽 的,他說,我現在才知道你們很愛聽故事,我若要說故事你們就這樣,頭抬得很高,不過我是最不會說故事的喔。

有一個人他就是張老師的發起人,張老師大家知道喔,就是若有問題都去找他,他是創造張老師的發起人,她叫張迺彬,我只說她中間一段就好,她在她,她是個女眾,她在懷第四個孩子時呢,有一天她就在路上遇到一位法師,她遇到法師的時候她就跟法師頂禮,頂禮以後又再跟法師頂禮,法師跟 她說,你怎麼又跟我頂禮?這位我把她叫做張居士好了,居士跟男眾,叫張女士好了,張女士就跟他說,我是替我肚子裡面的小孩跟法師頂禮。

之後經過一段時間,這個張女士她去坐公車,她在車上沒有人讓位給她坐,她那時又大肚子,不小心跌了一跤,這個因緣早產,早產這小孩就要放在什麼箱子裡面?保溫箱喔,就是放在會暖的地方啦,不要讓他受寒,放在那哩,她就回來了,她回來她就做一個夢,夢見那小孩臉都變嘿,變黑了,她就很緊張,她醒了以後,那時剛好半夜三點多,她就跟她先生說,就她打電話到醫院問看小孩~~去醫院,去醫院就知道結果啦,結果等一下再講。

可能你們有人知到了,她先生就很難過,回來家裡,他回來家裡時他不敢從大門進去,他想說他那樣子讓他太太看到,他太太一定很難過,所以他就從後門進去,他就從後門進去時,剛好那位法師從前門進來,這位法師進來就跟張女士跟她先生說,很跟你們恭喜喔,她先生就想說,這法師怎麼會這樣講,那小孩就死了怎麼還跟我們恭喜。

結果那法師就跟她們兩個說,那個小孩昨晚三點多的時候,有去跟他告辭,他跟他說他要離開了,那位法師跟他說你怎麼不留下來?跟那小孩說你怎麼不留下來?他說我不要,我不要留下來,他說為什麼?他說這位張女士她是一位太守,過去世不知幾世之前,他是一位太守,那位小孩就是竇娥,竇娥你們知道嗎?很有名的一齣戲叫竇娥冤有嗎?竇娥她是怎樣?讓太守斬頭有嘛,他說,竇娥冤很有名,他說他每次都抓她抓不到,他是要來索命的,他說這個張女士她若有空他就去佛堂那理念白依神咒,她一念他就沒辦法了,他就沒她的辦法他抓不到了,所以他等很久了,每天都沒機會,他要走了,他不要再住下了,他感覺一直等反正抓不到就無效了,所以要走了。

你們聽了會怕嗎?這竇娥冤他的劇本是在元朝,啊我們現在是何時啊?我們現在是民國呢,你看它改頭換面不知換幾世了,還一直追那實在有夠恐怖的。

他這裡就是跟我們講,說我們的心為什麼能轉我們的業呢?為什麼他抓他抓不到?因為他就這樣跟佛和啊,和道合啊,所以沒他辦法,他就抓他抓不到啊,是不是?所以我感覺說,我們的四周為說不定現在,不一定等一下,不一定明天,或是不一定幾年以後,都有很多冤親債主要跟我們討債,你要怎樣讓他抓不到?我跟你們說你要時常念阿彌陀佛,他就沒你的辦法,我現在都佛好號抓很緊,我很怕,有天被他抓到不知道要怎樣?

再來下面這句喔,下面這句倒數算來第三行,又心能轉業,前境來報不定之時,而大心忽退。就是我們本來發這大心喔,退失掉,實行有虧,就是我們沒有真正實在修行,就是有虧損,這個時候業就能缚心,前境來報,不定而定,就是說我們的心就會被業所缚,就會受這種業報,這裡我再講一個故事,這個故事大家時常聽到,但是我感覺再配這段文以後,給我們的警覺更高。

大家都曾聽過悟達國師的故事嗎?就是水懺的主角有嗎? 悟達國師他的法名叫做知玄法師,知玄法師他有一世,他是出生在?這是唐朝喔,唐朝,那時他在這一世的時候,他是一位高僧,對經律真正通達, 有一次黃帝就聽到他的名聲,就召入殿請他說法,結果悟達國師說法以後,黃帝聽了真正欽佩,所以就賜他一個沉香椅,就是用沉香做的以子很高貴讓他坐,而且還用很大的禮供養他,想說對他很好。

結果悟達國師這個時候呢,他起了名利心,名利心大家知道喔,起來了,他的妻膝蓋就長一個人面瘡,大家知道嗎? 長一個人面瘡,那個長一個人面瘡有鼻子有眉毛有眼睛還有牙齒,很奇怪喔,如果你東西餵他,他就吃掉,人面瘡生了以後這悟達國師很痛苦,每天就痛沒他的辦法,他又會吃東西,這悟達國師就不知怎麼辦很苦惱。

有一天他剛好想到,過去他曾經遇到一個出家人,那個出家人剛好生病,因為他生病的時候,大家都很討厭他,都沒有人照顧他,只有他很好心,他剛好住在他隔壁,所以每天都很盡心照顧他,照顧到他好了以後,這個出家人就要跟他辭別了,他就跟他說我住在一個地方,就是蜀西,就是四川一個地方,一坐山上面,你如果以後,若有遇到什麼困難的事情,你可以來找我。

那時候他才想到啊!他曾經交代他這項事情,那時他就很辛苦這樣走啊走,走到四川找這個出家人,他去的時候,他看那個出家人住的房子呢很莊嚴,他剛好站在門口等他接他,他去的時候,悟達國師就跟很多人說,我的腳長了一個人面瘡很痛苦,他跟他說沒關係,明天一大早,我叫人帶你去溪邊,洗水就可以了。

他就等等到明天早天亮,就一個小孩帶他帶到一個溪邊洗水,他的水是三昧水,那水喔剛要洗得時候,那人面瘡叫一聲很大聲,他叫他不要洗,叫一聲不要洗,那人面瘡就開始說話,他說悟達國師啊你通達經論,你知道西漢有一段案子,就是說晁錯殺袁盎,袁盎殺晁錯啦,袁盎就是你啦,就是悟達國師,晁錯,那個人面瘡就是那個晁錯,就是有一段因緣,今天沒時間講,就是那時候呢,他詔黃帝,他建議黃帝殺他,所以那時候他就讓人給斬首,他說,你十世,就是悟達國師十世都是高僧,所以他都抓他抓不到,拿他沒辦法,因為他持戒 很精嚴所以他都抓不到他,到現在你讓皇帝這樣對你這麼優渥,所以你的實德有虧,因為你起了名利心,到現在我才能抓到你。

我們來看他,他說我們現在實行有虧,這業就能缚心,前境來報就怎樣?找來了,我感到很恐怖,我們都不要放鬆,放鬆不知什麼時候要找來喔。

好,再來下面,但是業呢造於已往,就是說業是過去已經做了,此則無可奈何,我們無法改變,緣起的法呢,雖然是如幻,但是怎樣緣起的就是有啊!你無法去說這事實是無,再來所幸而發心與否,其機在我,造業轉業不由別人,就是說我們是不是要修行,是不是要發心呢,這決定在什麼人?在我,不是在別人啊,所以我們就知道說,我們是不是能轉業呢?就是靠我們自己有沒有要發這個心。

再來下面,如吾人即今發心念佛求生極樂,就是我們現在發心這就是發大心,成就淨土這個例,我們如果現在要發大心要求生極樂,或觀依正。或持名號。就是我們是修觀法,或是說修持名念佛都不要緊,念念相續。觀念之極,則心與佛合,合之又合,合之其極,則心能轉業,而前境之娑婆,轉為極樂,胎獄之來報,轉為蓮胞,便是樂邦自在人矣。

這是教我們修淨土法門的人,要怎樣轉娑婆的業,這裡很煩瑣,我直接寫黑板,他說我們念佛要怎樣?他說我們念佛要心與佛合有嗎?再來合之又合,再來呢?合之其極,意思就是說怎樣?你念佛要怎樣?不是啪一聲就沒了,要怎樣?時常念啊,時常念啊,有嗎?這叫合之又合,常常都要念,再來念到怎樣?合知其極,就是念到你跟佛怎樣相應,念到這個程度,你就有辦法轉業,你說有間單嗎?不簡單。

再來,我們要轉業很不簡單,下面那句你看了才頭疼喔,他說我們剛好那時候,是什麼時候啊?剛好我們要發心念佛,求生極樂的時候,我們的這個心呢,偶然失照,偶然失照就是不小心,一剎那怎樣?跑掉了,或著忽生退悔,往生極樂這個心退轉,不與佛合,這時業就能缚心,而前境仍舊來報,依然還是忍土苦眾生也,好,你看喔,他說我們這個心喔怎樣?偶然失照,還有呢,下面那句呢,忽生退悔,好,這文若拆開,就看不到他的嚴重性,你若湊起來,你們就會覺得很恐怖,我們要被業缚很簡單喔,偶然失照跟合之又合,剛好相反,我們念佛是要怎樣拼命一直念喔,一直念,這樣對嗎?這樣才能轉業對嘛,他這不是喔,你才稍微閃失就被業轉了,對嗎?是不是這樣?

再來,這裡說,合之其極就是我們念佛要念到怎樣?跟佛陀很相應,都分不開叫做合之其極,合得很相應,我們的心就是佛心這時候才有辦法轉業,但是呢,忽生退悔就怎樣?很短的時間忽然間退悔,好,這個業障就找來了,是不是?你們會不會覺得很冤妄枉?我要轉一個業呢,就要拼性命才有辦法轉,若被也業缚呢就怎樣?很簡單,你若風吹一下就完了,是不是?為什麼這樣? 為什麼?只有一句話,業海茫茫,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呢,是一個業海茫茫的世界,到處都在起火,你知道嗎?我們要怎樣的到少許的清淨跟清涼,你只有躲在水哩,你才不會被燒到對嗎?是不是這樣?所以你躲在水裡面,這個範圍跟時間怎樣?很短啊,我們時常都會弄丟對嗎?所以我們被火燒到的機會很多。這就是為什麼,徹悟禪師他一直強調,我們這三界要怎樣?要把它體會到怎樣?好比糞坑一樣,像那牢獄一樣要怎樣?趕快求出離 就是這個原因,因為我們要受可苦報的機會太多了,我們若沒跟佛相應沒跟道相應呢?不什麼時候要遇到事情都不知道,所以在我們平常,我有一種很深的體會,為什麼我們的世界變到這樣?變到一個業海茫茫的世界,我們自己造的。

我最後舉一個例子,我們大家來共勉就是,要怎樣慢慢來轉這個業,這裡好像還有還沒念的,下面先念這些文,他說然則我輩有志出離,求生淨土者,可弗惕然而警,他說我們若有這個志氣,若要出離三界,要求生淨土者,就要怎樣?提高警覺,不要讓這業轉了。

最後我們要說為什麼 ?我們會處在業海茫茫的世界,我感覺到說一樣事情,就能看出來了,有一樣事情讓我體會很深,這項事情我時常看到,時常發生,是普通很多人發生,是如果他用他大部分的性命,去犧牲去貢獻,但是他受到隨喜,或這受到讚嘆的這種機會很少,也很少人跟他這樣隨喜,可是,不過他若他若做錯一件事情,眾人就罵他,我們可曾有這種感覺?這就是為什麼呢,我們會處於一個,業海茫茫的世界就是這樣。

我們時常都忘記人家的犧牲,人家的貢獻,但是我們都常常記得,他做錯什麼事情,你若這樣,若要我們的業報要跑得過,就怎樣?很困難,因為我們對別人怎樣?太過不好,當然我們受的果報就會這樣,在這裡提醒大家,要認命一點,看清楚我們的世界,時常念佛,這念頭不要讓他跑掉,因為這業報若來的時候,我們要處裡就很麻煩,不如將這些時間和精力,拿來平常時好好念佛,阿彌陀佛他會時常保佑我們,啊不只我們臨命終無障礙,在我們平常時就能無障礙,阿彌陀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