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精選文章】

遙念與相知 - 慧琛法師

五戒1-4 (慧琛法師主講)

 


五戒1-4 

82慧琛師主講 

不要說受戒回去以後別人都不能摸你一下,還得把你供奉起來。每樣都必須你先用,你走前面,我們必須跟在後面,好的你用,壞的我們用;不可以讓別人有這種感受。要讓人覺得說做一位優婆塞、優婆夷,有很大的責任,能帶來這世間的光明。

 

三、言戒行者

 

言戒行者,這是宗體四科第三個部分。第一個我們已經知道是戒法,將戒法領納在第八意識,成為戒體。有了戒體以後就要持戒。

既受得此戒,秉之在心。必須廣修方便,檢察身口威儀之行。

「既」然「」了聖「」,把它領納在我們的「」識中,就要「廣修方便」。這「方便」有二:第一個是「戒」,第二個是「定」。

」「」回去以後要學習,「」「」的教理內容為何?大家今天報到時,有拿到兩本書,回去要仔細的看,這是「」的方面。你們回去看若有疑問可以回山上來問師父,一定要看哦。因為你若沒看,你根本就不知到底五「」「」持的範圍到哪裡,那麼你要怎麼持「」?你不知甚麼情形下可以做,甚麼情形下不能做,你都不知道啊!我們若要知道,就要從教理來學習。

再來「」行的部分,在知道教理以後,日常生活中對境時,就必須真正的對治。本來被蚊子叮到,會啪一聲就讓牠死了,是不是這樣?現在不可以了。因為我們已經知道,「」持五「」不殺生,乃至連螞蟻都不能打死。那麼,如果被蚊子叮時要怎樣?(答:對治。)對治,你們要如何對治呢?把牠揮走就好。把牠揮走要輕輕的揮,因為萬一牠吃的太飽,不小心揮得太大力,掉到地上會腦震盪哦。

所以大家對治時,要用什麼心?要用慈悲心哦。不能用那種很討厭的心來趕走牠,不能這樣哦!這是我們對治的時候。這就是這裡所說的「必須廣修方便」。這部分你們自己行,若有問題可以回來請問師父。這部分完全要靠自己來修行。

檢察身口威儀之行」,用這種教和「」來「檢察」我們的「」和「」,到底是否有合於「威儀」;如果我們犯戒就是非「威儀」。

克志專崇,高慕前聖。

克志」,我們的心必須立定「」向,我們的「」向是成佛、自度、度人。我們自己想要成佛,也要願一切眾生跟我們一樣都成佛,這就是我們的「」向。「專崇」,「」向若立定以後,我們就要很尊重並且好好地達成。

高慕前聖」,這條路並不是現在才開始走,在過去早已有很多「」人都已經成就了。對這些「」人,我們要真心地敬仰,有他們在前面當我們的模範,我們就可以跟在後面一樣地如實來行。三世諸佛都是從受持戒法來的,法界當中有無量無邊的佛陀出世。所以一樣地,如果我們從這裡開始來受持,將來我們一樣可以來成就佛道。大家要有信心!所以這裡說「克志」。你們現在有這種「」向嗎?有嗎?怎麼越說越小聲?呵。愈來愈退縮了嗎?本來想說受戒,就五條戒守好就好了,怎麼會聽課以後,變得這麼嚴重!變成自己要成佛,而且也要度別人成佛!呵,這事情大條了喔!不敢說了?(答:要做懺悔。)哦,要做懺悔啊。好,你們要有這種「」向,要真的發心哦。不管現在是否做得到,要先發心。

持心後起,義順於前,名為戒行。

」「」的「」,是在我們受「」「」體以「」才「」的,所以說「後起」。比受「」體還慢。但是我們「」「」的「」,必須要「順於」所納受的「」體,所以說「義順於前」。「名為戒行」,如果我們的「」「」「順於」「」體,就稱為「戒行」。換句話說,如果我們所作所為和「」體相違背,就不是「戒行」,就是不清淨的「」為,就要懺悔。

四、明戒相者

威儀行成,隨所施造,動則稱法,美德光顯,故名戒相。

威儀行成」,我們如果真正好好地跟著聖法當中所說的來做。「隨所施造」,這樣一舉一動就能和聖法相應,所以說「動則稱法」。那麼,我們身口既然能夠和聖法相應,就能三業清淨和莊嚴。這種清淨和莊嚴在佛門之中,就稱為「美德」。這種「美德」由我們的三業所表現出來,所以就讓人能夠看得見了,就叫做「光顯」。這種「美德光顯」在持戒之中,就稱為「戒相」。希望諸位在受戒以後,都能好好的持戒,每一位都能「戒相」莊嚴,好不好?(答:好。)這次有大聲了哦。我為什麼要問你們,讓你們說呢?因為從你們的口說出來以後,你們就會比較有信心。

還有幾分鐘的時間,要和大家說的是:明天就要正受了,我們對法界一切都要起慈悲心和善心。所以,我們過去所造過不好的心、不好的行為,都要懺悔。晚上有懺摩時間,就是讓大家懺悔業障的,所以晚上諸位要至誠懇切,懺悔我們過去所造諸惡業。因為如果我們懺悔清淨,以這種清淨的真心,才能納受清淨的聖法,成為我們的戒體。有真的納受清淨的聖法以後,我們才有辦法對境來行。